只有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界的发展处于和谐状态,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保护,才能保证社会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思想高度:
声植物,乃自然界百谷草木之总称。由于它能周而复始地繁衍生存,自然界不仅被装点得多姿多彩,也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长期来,在人与自然之间,也由此形成了一种和谐、协调、共存的关系,植物环境成了人类产生的摇篮。然而,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又不注意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对自然资源过度地进行开采与利用,不仅极大地影响了人与自然原来那种和谐协调的关系,也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尤其是对植物资源的消耗和破坏,使物种的灭绝速度膨胀到历史平均速度的1000倍甚至更高。据最新的报道,目前,在世界上已知的27万种维管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中,大约有3.5万种(占12.5%)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在我国3万种高等植物中,也有500种左右处于濒危状态,其中的3000种则处于灭绝的边缘。
殊不知,在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中,植物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植物的物种,它们是植物界独一无二的天然基因库,也是自然界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某个物种一旦灭绝,也就无法重建。特别是珍稀植物,它们不仅稀少而珍贵,又常常生活在极端环境中,面临着绝种的威胁,而恰恰就是这些能抵御极端环境的物种中,存在着人类特别需要的遗传物质。因此,保护这些珍稀植物物种,不仅具有紧迫性,且有着十分重要的潜在价值。为求得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大声疾呼,必须保护环境,保护这些稀有濒危植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珍稀植物》(由植物园界著名学者贺善安教授主编,1998年12月第一版)一书的目的正在于此,它总结我国几代植物学家在从事中国主要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基础研究工作中所取得的新成就和现代保护技术;为公众提供处于濒危状态而有待保护的具体种类及其各种特征的知识;教育公众保护植物,充分理解“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重要性与意义。
《中国珍稀植物》是国内第一部介绍国产珍稀植物的专著,共收集了40多位植物学工作者在多年野外和植物园工作中拍摄的676帧彩色照片,计有327个种和变种,包括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保护稀有濒危植物名录的大部分种类、第二批国家级保护稀有濒危植物名录的部分种类,以及一批有价值的和地方特有的种类,向读者展示了中国珍稀植物的美、奇、特。翻阅完这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的新书,我们即刻会有一个感受:堪与国际上著名的同类书籍媲美。
资料性与科学性 该书收集的92科327种(含变种)维管植物,按分类系统上的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门类分科排列。其中247种(占76%)为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80种为有较高价值的种和地方特有种。各种植物都从宏观到微观介绍了这些植物的植株、花、果实、种子等主要形态特征与生态环境、分布情况,以及其科学、经济、药用、观赏等价值,对濒危物种还注明了具体的濒危状况及保护级别。可以说,《中国珍稀植物》一书的资料之完整和科学性之强,在国内植物学专著中是不多见的。
权威性与实用性 该书的主编由专门从事植物学、植物保护生物学、植物引种驯化、药用植物资源学、经济植物学、果树园艺学和植物抗寒生理等方面研究的贺善安教授担纲,40多位作者都是国内享有盛名的植物学专家,因而能较全面地反映出我国在这个领域中的最高研究水平,极具权威性。全书的英文说明则由美国植物学家RickJ.Lewandowski先生审定。
该书不仅对保护植物的种质,特别是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以及我国物种保护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急需的有关材料,而且也为植物学、林学和园艺学发展的实际需要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此外,书中的内容也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能提高他们热爱自然、热爱植物的兴趣,起到动员公众、教育公众保护植物的作用。
时代性与艺术性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物种灭绝,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个国家的首脑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我国政府也是签约国之一。近年来,我国已开始实施有关生物多样性(包括珍稀植物)保护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珍稀植物》一书的出版,正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使自然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该书的676帧鲜艳夺目、栩栩如生的彩色照片,阅后给人以赏心悦目、如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能使读者进一步领略到人与自然之间那种和谐、协调、共存关系的重要性,也能给人以一种美、奇、特的艺术享受。
《中国珍稀植物》一书的出版,足以反映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著作者们对时代精神的深刻理解,并以植物界的美和祖国植物资源的丰富多采,来动员公众热爱自然和保护植物,以达到地久天长、和谐发展的目的。
(本文作者系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教授)